搜尋
符合搜尋條件的商品
從理解到體驗,從教理到實際的應用,透過禪法把它貫通起來,所以我跟著師父學禪就是度過了這個很重要的階段。同時發現體驗到佛法不是外來的,而是我們內心本來就具足的,這個體會對我後來在弘揚佛法的時候,有很深刻的作用。
在馬來西亞,靜七已經舉辦五十多屆,生活營也持續辦了三十多年。當時我就覺得這是每年必須的例行活動,辦了這麼多年下來,我發現這種態度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在扎根。
無論東西方禪修教學上,都有類似的情形,只是東方的教學可以直接切入問題核心,因為有文化的普遍性與共通性;在西方的話,則必須考慮兩邊文化的差異。
要先有大信心,接著大憤心、大疑情、大願心才會生起。大信心的基礎需要通過一些體驗才有可能建立,而不是靠想像。生起信心以後,還要繼續用功;用功的體驗愈深,信心就會愈加堅定。
參加佛青團,對我來說並不是真正學佛的開始,因為在加入的那一段時間裡,我並未去研究佛理,而是覺得自己是年輕人,參加這個青年團是因為它是年輕人的,有著許多年輕人的康樂活動。
當禮儀結束,我又陪太平佛友到妙香林及檳城佛學院參觀,覺得跟他們更接近,雖然我已換上與他們不同的僧裝,但當他們都回去後,忽然有一陣陣空虛及彷徨的感覺湧上我的心頭,因為我第一次覺得離開他們那麼「遠」。
我雖不是一個極壞的人,但我卻不受時下壞風氣的影響而有著正確的人生觀,過著正常的生活,這都是佛法的薰陶,如果沒有佛法,我是否會走上歧途,也還是一個問題。
無論從柔佛新山方向北上,抑或從吉隆坡方向南下,巴士將在行駛至南北大道第 244 號匣道處後,開始左轉並進入 Ayer Hitam 收費站。
不久便見 Felda Ayer Hitam 指示牌位於道路左側,吩咐司機停靠路邊巴士站前,準備下車。
若從吉隆坡方向南下,並通過1號聯邦公路前往,請於 Ayer Hitam 十字路口處左轉,往居鑾方向行駛。
若從新山方向北上,並通過1號聯邦公路前往,請於 Ayer Hitam 十字路口處右轉,往居鑾方向行駛。
內心一旦放下這些在感覺上頗真實的世間及身體,就會發覺到內心裡的不少擔子、染著、煩惱也就減輕了,不會再因怕死而將失去什麼而恐慌、失落,此時面對死,將會坦然些,若再體會一切有生必有滅的真相,世間、身心,也莫不如此。
記得我初期學佛時,這位錫蘭法師駐錫佛教會時,經常都會在晚上,尤其是周日,領眾在菩提樹下誦經供佛及樹神,並會開示法要,法師的念誦很動聽,開示的法義精簡而實用,我常沉浸在誦經聲中,也從開示中獲得法益。
般若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圓滿成就或修行過程階段。行般若便能照見五蘊皆空,行般若的宗旨便是度一切苦厄。所以照見五蘊皆空就是般若,度一切苦厄是波羅蜜多。簡而言之,觀自在菩薩,是能修般若法門的「人」;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是指所修的「法」;修持般若波羅蜜多,通達五蘊皆空,是「因」;證悟空性而能度一切苦厄,則為「果」。
我們的六根、六識的作用,其實就是心的整體作用,只要達到統一境的時候,便能六根圓通,它們的作用即能通達。這是一種很高的修行層次。所以,即使苦惱的眾生無法發出求救的聲音,觀音菩薩一樣知道他們的苦惱,菩薩還是會隨類現身給予慈悲救濟。
默照禪由宏智正覺禪師提倡,為宋代曹洞宗的根本,日本曹洞宗傳為「只管打坐」,但中國曹洞宗則似乎久未有此禪法的教學。師父直從正覺禪師的默照禪法中親自實踐、體驗而得力,並從盛唐以來的禪師們活潑的教學中,悟得此禪法實為禪宗一向來便在應用的善巧。
弘法者所得的,有時候來得更深入,因為弘法時往往貫通了許多道理,受用無窮,且能將本身所得的受用與所懂的佛法,與大眾分享,那才是弘法者最大的歡喜。因此我在弘法時往往可以頗深地投入其中,頗有沉浸法海之喜悅。
用話頭的方法,我較熟悉。經過師父如此詳細的說明,我更清楚,也能把握了。於是在用功時,整個身心投入,話頭提起著,話頭綿密卻不緊,在若有若無中,妄念皆不起作用,只是順著話頭的參究,將身心融入,過程清楚照見,身心輕安而話頭引發的疑情綿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