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報導

一、如何深化修行?

從理解到體驗,從教理到實際的應用,透過禪法把它貫通起來,所以我跟著師父學禪就是度過了這個很重要的階段。同時發現體驗到佛法不是外來的,而是我們內心本來就具足的,這個體會對我後來在弘揚佛法的時候,有很深刻的作用。

三、東西方帶禪七之變化

西方人學習漢傳禪法時,有時候一些觀念不完全相應,但某種程度上,他們理解了以後,可能他們會慢慢地進一步相應。無論東西方禪修教學上,都有類似的情形,只是東方的教學可以直接切入問題核心,因為有文化的普遍性與共通性;在西方的話,則必須考慮兩邊文化的差異。

怎樣如理思惟《心經》

般若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圓滿成就或修行過程階段。行般若便能照見五蘊皆空,行般若的宗旨便是度一切苦厄。所以照見五蘊皆空就是般若,度一切苦厄是波羅蜜多。簡而言之,觀自在菩薩,是能修般若法門的「人」;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是指所修的「法」;修持般若波羅蜜多,通達五蘊皆空,是「因」;證悟空性而能度一切苦厄,則為「果」

從求觀音到做觀音

我們的六根、六識的作用,其實就是心的整體作用,只要達到統一境的時候,便能六根圓通,它們的作用即能通達。這是一種很高的修行層次。所以,即使苦惱的眾生無法發出求救的聲音,觀音菩薩一樣知道他們的苦惱,菩薩還是會隨類現身給予慈悲救濟。

顯示 1 - 7 / 7 (共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