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時,發覺到人類的語文及一切的表達工具無法完整而透徹的描繪他覺悟的一切,只是部份的說明;而人類的思考方式也只能局部的明白此覺悟的真理。
人類除非本身也覺悟真理,否則他最多或以人類而言是最完整的明白真理,也只能著眼局部的理解,然後按部就班的,用一種系統的表達方式來加以說明。
佛陀還是說法了,因為他知道縱使人類有所局限,但通過局限的思維以及正確的途徑,人依然可以突破此局限而澈見真理的。
因此佛陀依著人類的現實問題解決後的境界及所必經的途徑、方法,因為這是人類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至於覺悟後的境界,只要達到覺悟便能明白,故不需多加描述。於是佛陀建立了一套簡單卻其實深徹而實用的人生智慧:緣起及四聖諦的學說。
佛陀說四聖諦無非是解脫人類現實而又根本的問題:苦。因此佛法毋寧是「解脫的學說」。但在印度濃厚的宗教文化氣息下,佛法形成了一種宗教,為了以更完整的系統表達法的道理,便依哲學的形式及論點成立了佛教的哲學系統。這也許不是佛陀本意,但卻應該是佛陀可以預見的,也是人類現實需要的必然性趨向及發展。
於是法經過佛陀初期精簡扼要卻切中問題的教法,到漸漸的組織,然後佛涅槃後的結集、研究,到部派佛教的學術化、繁瑣化,而至於初期大乘佛教的開拓新意境,並擴大內容、形式,提高視野及心境,佛教便不再受限於印度人的時空及思維方式而向印度以外的時空與心靈去發展,並成為人類共有的智慧,乃至超越了人類而到一切的有情及聖者;也從地球的空間而到十方國土,他方淨土。從人類的歷史而超越了到整個宇宙的時間,無始無終的流轉。
無限時空的觀念及人人必將成佛的理念已成為佛教哲學中的重要知見,甚至已決定了佛教思想的建立及佛教修持法門的教導及修持果報的安立。
中國人的心靈是高超的,圓融的。於是已經開展成為大乘的佛法進入了中國人的心靈,而中國人將這一切結合成就了中國的大乘佛教。天台、華嚴、禪、淨等屬於中國人開創的佛教宗派,終於出現了。這是印度文明中的最高智慧,通過中國人的高超,圓融的心靈而完成的人類智慧的結晶,標示了人類最高的睿智,這其中,「禪」是最能表現的。在思想上禪沒有龐大系統的哲學,但卻有著圓融無礙的思想,這是佛教發展後的成就。在修持上沒有精密嚴守秩序的教學,卻有著簡要並依自力的行持,這是原始佛教的風格。
的確,禪者表現正是大乘佛教思想的高超越性及原始佛教行持的現實可行性,無以名之,可謂「超越的現實主義」。將大乘佛教中的思想,直接落實在當前的生活中,使其超越,不再是遙不可及,或僅限於冥想中,並從現實生活中的一舉一動表現出來。
禪者不必建立龐大的哲學體系,只依著緣起法則,人人具佛性的觀念,依佛心而生活。佛心是出世間而不厭離、遠離,入世間而不染著、追求。此觀念是建立在法界具足一切的理念上。法界指的即是無邊中無始終的宇宙。
一切皆具足,但不是「有」,而是「非空」。因為一切雖然具足,卻不是現有的,須待緣起而顯現。一切存在須依緣起而有,無有實體,若因緣不具則不顯現,但非空無,而是「非有」。依此「非空非有」的觀念,具足一切的法界便是「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來不去」。而於此法界中的一切眾生,同一法性,故為一體,無二無別。
依此法界具足一切,眾生一體的完整理念,於是說明了:當我們得到更多便意味著我們失去更多,當我們擁有更多,便等於束縛更多;而當我們徹底放下,便得到了全部,當我們一塵不染,便擁有一切。於是禪者便在修持時,身心便不斷地「脫落」,要將一切塵埃抖落,而解脫自在,依緣起法則而自然的具足一切功德。
依緣起法則則世間顯現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而一切學佛者若依一般世俗角度便認為此觀念呈現出「消極」的一面,因此在修持時,注重苦的解脫,對世俗間的種種都以遠離的方式處理。但禪者卻能通過無常的法則而見到「無常即恆常」,悟到「剎那即永恆」,因為剎那的生滅皆在緣聚緣散過程,故每一剎那皆為唯一因緣具足的當下,因此珍惜並活在每一剎那中,積極的生活,樂觀的處理。至於「無我」,禪者能從此法則而見到「無我即真我」,悟到「唯我獨尊」,因為任何一個和合體固然為緣起和合而有,並與其他個體有著互存互動的關係,這即是「無我」,但在此中,每一個有情本身卻是唯一的因緣具足的個體,因此尊重此一個體的存在,並充份的發揮其功能,而奉獻一切的力量。
於是禪者不在無常無我外去追求涅槃,而「直取無生」,也不是在生滅外去找一個無生的境界,因為生滅即是不生不滅,即是無生,故直接從生滅中去體悟無生。一旦明白此理,對一切便「直下承擔」,因此禪者能「即心成佛」,甚至「超佛」,「越祖」,「唯我獨尊」的信念成為禪者絕對的信心。
在禪者簡單的生活及單純的內心,他是「立處即真」,「當下即是」。法界是一個整體,在空間上是一個沒有圓周的圓,禪者所立之處,即為此圓的中心;在時間上是沒有始終的流,禪者所住之點,即是此流的永恆。因此禪者不談他方淨土,不求生他方淨土,因為他所立之處即是淨土;禪者不談生前死後的事,生前是過去的事,已過去了,死後的事不必談,因為「我還沒有死」。
禪者無刻無處不在悟中,隨時隨地都住在禪中,若以《華嚴經》之境界為:「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禪者會認為「唯心造」終究還是有造,畢竟還是不夠圓融,於是禪者會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本具足』」。
這是何等風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