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聖嚴法師的第一位法子,馬來西亞的繼程法師指出:「師父最核心的教導就是禪」,透過禪修,讓教理從思想變成了實踐,而深刻的修行體驗則建立起弘化的信心。

四十多年來,繼程法師定期舉辦禪修活動,接引禪眾、培養師資,並建立完整的禪修架構,回頭看,這便是聖嚴法師指導禪七的精神 —— 應機、恆常、扎根。回應當前的各種社會現象,繼程法師強調回到基礎工夫,穩紮穩打,自然能以不變應萬變。

問:接受傳法後,您如何深化自己的修行?

答:我從1980年開始跟著聖嚴師父修習禪法,至今已超過四十年了。對我來說,師父最核心的教導就是一個字 —— 禪。

我自己學佛的過程是從民間信仰接觸到佛教,覺得佛法果然不同,有很深的教理在其中。後來皈依三寶,跟著竺摩上人出家,再到臺灣受大戒,當時印順長老是戒和尚,對我的影響很深,幫助我釐清觀念也掌握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後來更好的一個因緣,就是遇到了聖嚴師父。

遇到聖嚴師父對我來講,最重要的是從理解到體驗,從教理到實際的應用,透過禪法把它貫通起來,所以我跟著師父學禪就是度過了這個很重要的階段。同時也發現自己對佛法的理解,不再是外在的讀懂經和論,而且體驗到佛法不是外來的,而是我們內心本來就具足的,這個體會對我後來在弘揚佛法的時候,有很深刻的作用。

1981年我回馬來西亞,聖嚴師父允許我教基礎的禪修課程,所以我在佛學課、生活營中,帶入靜坐的課程。正式教禪修是在三慧講堂,後來也在佛教會教,當時我父親也來學打坐。教靜坐一年多後,我覺得自己的工夫不夠紮實,所以向我的師父竺摩老和尚要求閉關,總共閉關一千日。

閉關期間,我固定打坐、讀經,另外一個收穫是每天練習一兩個小時的書法,練〈曹全碑〉、鐵線篆,打下我的書法基礎,這後來變成我接引大眾的一種善巧方便。當時我讀了好幾遍《釋禪波羅蜜》,還有《小止觀》、《六妙門》等,並且畫了〈禪觀修學次第簡表〉,建立一套禪修架構,這對我幫助很大。


註:本文摘自法鼓文化《人生》雜誌 486 期

供養
弘法者所得的,有時候來得更深入,因為弘法時往往貫通了許多道理,受用無窮,且能將本身所得的受用與所懂的佛法,與大眾分享,那才是弘法者最大的歡喜。因此我在弘法時往往可以頗深地投入其中,頗有沉浸法海之喜悅。...
二、如何展開禪法教學?
在馬來西亞,靜七已經舉辦五十多屆,生活營也持續辦了三十多年。當時我就覺得這是每年必須的例行活動,辦了這麼多年下來,我發現這種態度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在扎根。...
您可能也喜歡

三、東西方帶禪七之變化

無論東西方禪修教學上,都有類似的情形,只是東方的教學可以直接切入問題核心,因為有文化的普遍性與共通性;在西方的話,則必須考慮兩邊文化的差異。

二、如何展開禪法教學?

在馬來西亞,靜七已經舉辦五十多屆,生活營也持續辦了三十多年。當時我就覺得這是每年必須的例行活動,辦了這麼多年下來,我發現這種態度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在扎根。

四、身心靈療法之崛起

正念或心靈療癒的興起,漢傳佛教就是要以不變應萬變,做我們該做的事,最重要的,是要讓大眾能夠接觸到佛法;換句話說,要推廣佛法成為顯學。

五、老病對禪修之影響

要先有大信心,接著大憤心、大疑情、大願心才會生起。大信心的基礎需要通過一些體驗才有可能建立,而不是靠想像。生起信心以後,還要繼續用功;用功的體驗愈深,信心就會愈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