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面对身心灵疗法的崛起,汉传禅法如何回应?

答:一般人对汉传佛教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禅没有系统;其实中国的禅法是体系最完整、次第最清楚的,天台宗创始者智者大师对佛教的贡献,一是教理的判摄,二是禅法集大成,他的著作《释禅波罗蜜》就提出非常完整的禅修体系。

智者大师把禅分成世间禅、亦世间亦出世间禅、出世间禅,以及非世间非出世间禅。藏通别圆也是如此,通是通大小乘,就是亦世间亦出世间;非世间非出世间就是圆教。智者大师先有圆融的观念,再把系统建立起来,所以中国的佛教从来不用论辩谁的思想最究竟、了义,因为全部在整体架构里,各有其适当的位置。

举例来说,智者大师将「六妙门」判摄为通教,通是亦世间亦出世间,也就是修六妙门可以通世间,也可以通出世间,如果你用「数、随、止」就是世间法,到止就是入定;如果用「观、还、净」就可以出世间。 「观、还、净」的观,是传统的观法,观到所观的境界都是空时,必须再面对一个问题:假如所观的境界是空,能观的作用也应该是空才对,如果能观是空,能观的作用是怎么生起的?是不是内在还有一个什么能观?这叫做「还观」,如果观成就了,就是「净」。这个观法在禅宗出现后,就有了所谓「话头」的方法;话头是直接对生命起疑情,然后往内观,这是中国佛教开发出来的方法,是中国佛教的智慧。

至于正念或心灵疗愈的兴起,汉传佛教就是要以不变应万变,做我们该做的事,最重要的,是要让大众能够接触到佛法;换句话说,要推广佛法成为显学。目前社会上的正念课程,去宗教化,当大众遇到问题时,会去寻求心理辅导或正念疗法;相较之下,我们是否能做到当大家一遇到问题或困惑时,就会想到佛法和禅修?这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正念,借用佛法的名相,但内容不完全是佛法,所以一直存在争议。不可否认,正念有它的理论、方法,也运用西方的心理咨商,而且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有一些人开始思考是否佛教团体也可以借用正念的长处,透过课程接触更多的群众,这也是一种弘化方式,不一定要与正念对抗,互相学习、截长补短,也不会两败俱伤。


注:本文摘自法鼓文化《人生》杂志 486 期

三、东西方带禅七之变化
无论东西方禅修教学上,都有类似的情形,只是东方的教学可以直接切入问题核心,因为有文化的普遍性与共通性;在西方的话,则必须考虑两边文化的差异。...
五、老病对禅修之影响
要先有大信心,接着大愤心、大疑情、大愿心才会生起。大信心的基础需要通过一些体验才有可能建立,而不是靠想像。生起信心以后,还要继续用功;用功的体验愈深,信心就会愈加坚定。...
您可能也喜欢

二、如何展开禅法教学?

在马来西亚,静七已经举办五十多届,生活营也持续办了三十多年。当时我就觉得这是每年必须的例行活动,办了这么多年下来,我发现这种态度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在扎根。

三、东西方带禅七之变化

无论东西方禅修教学上,都有类似的情形,只是东方的教学可以直接切入问题核心,因为有文化的普遍性与共通性;在西方的话,则必须考虑两边文化的差异。

一、如何深化修行?

从理解到体验,从教理到实际的应用,透过禅法把它贯通起来,所以我跟着师父学禅就是度过了这个很重要的阶段。同时发现体验到佛法不是外来的,而是我们内心本来就具足的,这个体会对我后来在弘扬佛法的时候,有很深刻的作用。

五、老病对禅修之影响

要先有大信心,接着大愤心、大疑情、大愿心才会生起。大信心的基础需要通过一些体验才有可能建立,而不是靠想像。生起信心以后,还要继续用功;用功的体验愈深,信心就会愈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