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園地
![文章園地 文章園地](https://ccmati.com/image/cache/catalog/d_blog_module/category/blog-1200x750.jpg)
此處將持續刋載繼程師父撰寫之散文(收藏於『師父』類別中)、禪修之簡要開示(收藏於『慧燈』類別中)、小編/讀者投稿之閱讀分享(收藏於『法雨』類別中),匯集錦綉文章,以饗讀者。 |
內心一旦放下這些在感覺上頗真實的世間及身體,就會發覺到內心裡的不少擔子、染著、煩惱也就減輕了,不會再因怕死而將失去什麼而恐慌、失落,此時面對死,將會坦然些,若再體會一切有生必有滅的真相,世間、身心,也莫不如此。
記得我初期學佛時,這位錫蘭法師駐錫佛教會時,經常都會在晚上,尤其是周日,領眾在菩提樹下誦經供佛及樹神,並會開示法要,法師的念誦很動聽,開示的法義精簡而實用,我常沉浸在誦經聲中,也從開示中獲得法益。
般若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圓滿成就或修行過程階段。行般若便能照見五蘊皆空,行般若的宗旨便是度一切苦厄。所以照見五蘊皆空就是般若,度一切苦厄是波羅蜜多。簡而言之,觀自在菩薩,是能修般若法門的「人」;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是指所修的「法」;修持般若波羅蜜多,通達五蘊皆空,是「因」;證悟空性而能度一切苦厄,則為「果」。
默照禪由宏智正覺禪師提倡,為宋代曹洞宗的根本,日本曹洞宗傳為「只管打坐」,但中國曹洞宗則似乎久未有此禪法的教學。師父直從正覺禪師的默照禪法中親自實踐、體驗而得力,並從盛唐以來的禪師們活潑的教學中,悟得此禪法實為禪宗一向來便在應用的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