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中國禪宗特重於此。

明的是什麼心,見的是什麼性,成的是什麼佛?

這是修禪者所想知道的。

明的是佛心、真心、真如心;見的是佛性、本性、自性。

那成的是什麼佛呢?應身佛、報身佛、還是法身佛,看來都不是。依禪宗所明的心,所見的性,那麼,所成的應該是自性佛。

空或中觀思想講無自性,但如來藏,真常唯心思想,真如心的思想,又大談自性,尤其禪宗,更是以此為本。

在中觀系統中的自性,指的是一切法,一一法內所含的一種永恆性、獨一性、主宰性的主體或實體。從緣起角度來看,當然是無的、空的,包括了心的自性,也是緣起的,性空的。

唯心系統的思想是依禪觀而建設的,在禪修中容易建立主體作用,尤其是修心修定而至深處時,因而需有內在終極主體,或實體為修心的目標所在,故建立了真常的真如,或自性(自心的本性),為修心所依及所達的目標。但此系統仍為佛法之系統,如此說法易與其他教派相同,故經典仍然處處說空如來藏,或修心時,必証得空、無我,而後才能使此心顯露出其常樂我淨之大用,如此則使此所謂的自性,不與外道所共,而突顯了佛法的無我、空的特質。

因此明真心、見自性,也都是空的,真心非心,自性無性,那見性而成的佛,即自心中所具的覺悟作用,在見到佛性或自性時,開啟了其內覺外悟的作用,對本性中的覺性作用,看得清楚,明其功能,對一一法或外在種種相的事理相性,也都能看得清楚,明白其性相用的運作,因此,對內而能因見到此覺性之作用,而使心安住於常樂我淨之中,對外則因見性相用的全體運作而含容一切。

法界整體運作,心與法只是表相與力用的生生滅滅,其本性卻不生不滅,一一法只是相與用的無常無我,故流動、組合,顯示出種種之差異,一一法卻依同一本性,才能如此運作,此本性不落時空的無常無我或常我,乃普遍如此,本來如此,必然如此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一不異,不來不去。

若明心見性而成自性佛後,即能見此本性之作用,此時不論用何種語言說法,皆不落入任何一邊,只是隨順當機的因緣,說常說無常,說樂說苦,說我說無我,說淨說不淨,皆已非絕對之二邊中的一邊,乃超越了兩邊,依中道而說了。

當然明心見性所成的佛,乃理性上、自性上的,尚未証得,是否如此深徹、透徹,尚有見因緣,因此見性者,尚須保任,繼續在事相上進修,至此所明之心,所見之性通通透透,徹徹底底,完完整整,圓圓滿滿的明見,而充份發揮。

那即是証得佛果,法身、報身、應身三身作用,都圓滿無礙的流露。

修禪即是用善巧、用方法,來明心見性。一旦明心見性後,修行的功夫便是由外而內的領悟,在理性上建立了較穩固的知見,在意志上有了不退轉的信心,在感性上,卻仍有染著與習氣,需得在事相上繼續用功,俾一層一層的脫落感性上的染著與習氣,或將此轉化為度生之方便善巧,漸趣圓滿覺証佛果。

三、開悟
悟是悟得一切法空無自性的本性,徹見生命個體的本牲,故而不再執有實、有常、有我,從而滅去造業流轉,生死不息的原動力,即破我見,滅我愛、我慢,生命個體在因緣組合中,仍然現為生滅的假相,但因見此虛幻之相,故而不再執染,從而不再因此「我」而造作流轉。...
您可能也喜歡

一、禪修

身心在出現各種反應時,有些是內在的,只是從體內及內心裡產生,並沒有顯現為外在的作用。如此反應則當事者才會較清楚的知道和感受,但對於狀況,也許還不會明白,或如何處理。因此需要與有經驗或知識的老師溝通,從中去明白其狀況,並以方法處理或調整。

二、禪悟

在禪者簡單的生活及單純的內心,他是「立處即真」,「當下即是」。法界是一個整體,在空間上是一個沒有圓周的圓,禪者所立之處,即為此圓的中心;在時間上是沒有始終的流,禪者所住之點,即是此流的永恆。

三、開悟

悟是悟得一切法空無自性的本性,徹見生命個體的本牲,故而不再執有實、有常、有我,從而滅去造業流轉,生死不息的原動力,即破我見,滅我愛、我慢,生命個體在因緣組合中,仍然現為生滅的假相,但因見此虛幻之相,故而不再執染,從而不再因此「我」而造作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