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中国禅宗特重于此。

明的是什么心,见的是什么性,成的是什么佛?

这是修禅者所想知道的。

明的是佛心、真心、真如心;见的是佛性、本性、自性。

那成的是什么佛呢?应身佛、报身佛、还是法身佛,看来都不是。依禅宗所明的心,所见的性,那么,所成的应该是自性佛。

空或中观思想讲无自性,但如来藏,真常唯心思想,真如心的思想,又大谈自性,尤其禅宗,更是以此为本。

在中观系统中的自性,指的是一切法,一一法内所含的一种永恒性、独一性、主宰性的主体或实体。从缘起角度来看,当然是无的、空的,包括了心的自性,也是缘起的,性空的。

唯心系统的思想是依禅观而建设的,在禅修中容易建立主体作用,尤其是修心修定而至深处时,因而需有内在终极主体,或实体为修心的目标所在,故建立了真常的真如,或自性(自心的本性),为修心所依及所达的目标。但此系统仍为佛法之系统,如此说法易与其他教派相同,故经典仍然处处说空如来藏,或修心时,必证得空、无我,而后才能使此心显露出其常乐我净之大用,如此则使此所谓的自性,不与外道所共,而突显了佛法的无我、空的特质。

因此明真心、见自性,也都是空的,真心非心,自性无性,那见性而成的佛,即自心中所具的觉悟作用,在见到佛性或自性时,开启了其内觉外悟的作用,对本性中的觉性作用,看得清楚,明其功能,对一一法或外在种种相的事理相性,也都能看得清楚,明白其性相用的运作,因此,对内而能因见到此觉性之作用,而使心安住于常乐我净之中,对外则因见性相用的全体运作而含容一切。

法界整体运作,心与法只是表相与力用的生生灭灭,其本性却不生不灭,一一法只是相与用的无常无我,故流动、组合,显示出种种之差异,一一法却依同一本性,才能如此运作,此本性不落时空的无常无我或常我,乃普遍如此,本来如此,必然如此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来不去。

若明心见性而成自性佛后,即能见此本性之作用,此时不论用何种语言说法,皆不落入任何一边,只是随顺当机的因缘,说常说无常,说乐说苦,说我说无我,说净说不净,皆已非绝对之二边中的一边,乃超越了两边,依中道而说了。

当然明心见性所成的佛,乃理性上、自性上的,尚未证得,是否如此深彻、透彻,尚有见因缘,因此见性者,尚须保任,继续在事相上进修,至此所明之心,所见之性通通透透,彻彻底底,完完整整,圆圆满满的明见,而充份发挥。

那即是证得佛果,法身、报身、应身三身作用,都圆满无碍的流露。

修禅即是用善巧、用方法,来明心见性。一旦明心见性后,修行的功夫便是由外而内的领悟,在理性上建立了较稳固的知见,在意志上有了不退转的信心,在感性上,却仍有染着与习气,需得在事相上继续用功,俾一层一层的脱落感性上的染着与习气,或将此转化为度生之方便善巧,渐趣圆满觉证佛果。

三、开悟
悟是悟得一切法空无自性的本性,彻见生命个体的本牲,故而不再执有实、有常、有我,从而灭去造业流转,生死不息的原动力,即破我见,灭我爱、我慢,生命个体在因缘组合中,仍然现为生灭的假相,但因见此虚幻之相,故而不再执染,从而不再因此「我」而造作流转。...
您可能也喜欢

一、禅修

身心在出现各种反应时,有些是内在的,只是从体内及内心里产生,并没有显现为外在的作用。如此反应则当事者才会较清楚的知道和感受,但对于状况,也许还不会明白,或如何处理。因此需要与有经验或知识的老师沟通,从中去明白其状况,并以方法处理或调整。

二、禅悟

在禅者简单的生活及单纯的内心,他是「立处即真」,「当下即是」。法界是一个整体,在空间上是一个没有圆周的圆,禅者所立之处,即为此圆的中心;在时间上是没有始终的流,禅者所住之点,即是此流的永恒。

三、开悟

悟是悟得一切法空无自性的本性,彻见生命个体的本牲,故而不再执有实、有常、有我,从而灭去造业流转,生死不息的原动力,即破我见,灭我爱、我慢,生命个体在因缘组合中,仍然现为生灭的假相,但因见此虚幻之相,故而不再执染,从而不再因此「我」而造作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