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禅法有一份深厚的感情与责任。

从圣严师父打禅七有了体验后,更肩负了弘扬禅法的责任。长久以来皆以天台止观中的方便与六妙门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因为一直以来还无法真正把握中国禅的修行方法。

虽知道公案与默照禅法,却不是初阶即可用上的,而且在此等禅法未形成之前,中国禅的活泼生动、契机应机的教学法,是中国禅传弘的生命力所在,而这些方法已融入成一体,包括了方便中静态、动态的功夫,以及契入禅悟的善巧。

其实禅的方便、入处,与悟境在禅兴盛时,都生动活泼的在发挥着,只是文献中没有很有系统的记载,或禅师们没有详细的整理出来,但在禅师的教导中,以及文献的资料中,都有完整的内容,问题在如何去整理。

在禅法的教导与修学中,虽然不是深入及广泛研究文献及祖师的教学资料,但经常以学生的经验、自己的体验与领悟,去对禅法的教学作多面的思惟与练习。渐渐的从中也就理出了禅法的教学内容,这间中包括了对中国禅的介绍。在强调中国禅的特色中,发觉到禅法的完整教学,且知道这与中国社会与佛教环境有密切关系。

这些方便虽不一定能全面应用于现代的生活中,却不妨从其长处去着手,将禅法的方便施用于日常生活中,既能提高本身禅悟的条件,更能使自己的身心处于平和、觉照状态,在身心修养上,有不小的作用。

在作这些思惟与整理中,能渐渐的理出头绪来,对禅法的教学,的确会有很大的作用,因为可以整理出具体的方法;并且在了解学生的状态中有更清楚的掌握,当然在本身用功方面,也就一目了然了。

欢喜的记下这一思惟过程。

禅之入处
「心性本净,佛性本具」之信念在禅门,在佛教界,乃至社会群众,皆为普遍共知之真谛。在禅门修禅特重之,并以之为坚定信念而修。故禅僧修禅时,皆已具此正见正念,修禅时,自能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不至盲修瞎练。...
禅之方便
心虽散放,生活虽琐碎,但肯用功用心,渐渐还是可以置心的,若与静态用功连贯,久而久之,功夫纯熟,凝然成片,身心统一、内外统一,也非不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