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修禅 ,修禅并不需要特别条件,虽然也需要一些条件。

很多人视修禅者为利根者,具有上根利智的特别条件,甚至有人会认为修禅者是「天生的禅者」。

修禅者需要的条件也是一般成就某些事业的条件,就是要用心、有耐心、有恒心。

对所做的事所学习的学问能用心去做、去学,就能把事情做得好、学得好,做得更好、学得更好。

有耐心才能应对学习或做事过程中面对的挫折、不如意,而不被挫败、磨倒,耐烦耐性的学下去、做下去。

恒心让学习者或做事者持续不断的做下去,使学习或事情终见成效,乃至完成。

这一般的条件,对禅修者而言,是没两样的。

当修禅者有机缘遇上修禅因缘,或遇良师指导,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用心的学,就能将方法学会、学齐,而在修学方法中,用心的去修,就能将方法用得更好,而能渐渐的深入。

在学习方法及修行方法中,都免不了会遇到种种禅修的问题、障碍乃至所谓的魔障,对一切的历程,都有耐心的面对,从粗到细,从浅到深,都能耐着因问题生起的烦恼之干扰,耐着性子去应对、去磨练,渐渐的就能过渡这些状况,而进入平境。

要将修禅的功夫用好,那不是三五个月的事,三五年或只能浅尝,但真正的功夫都得熬上十年廿年的功夫,才能扎实。这间中还得用心而有耐心的修学与过渡,能如此恒持个十年二十年,乃至三五十年,还怕功夫不到家吗?

而这恒持的心,是贯串整个禅修的重要心力。这其中包含了用心去把功夫做好,当然也对方法有信心,不二心,不见异思迁,不会见不到功夫就四处想攀缘,不急功近利,只是持恒的将功夫一步一步的用上去。

由于对方法有信心,用功时能不二心的去用,方法在长期用心的浸淫下,必能见功,且对所学的方法长期用功,就会更熟悉的应用,而熟能生巧,往往在学程中就更善巧的把握,并在渐次深入时,发觉更能得心应手,进出自如。

修禅历程中,必会有各种状况的出现,粗的如痛触、酸麻痹等触受、妄念纷飞、昏沉瞌睡等,都会引发一些粗重的烦恼,而浅的如生理的一些反应、气动等,也都会产生干扰。对这些都不去烦恼,只是耐着性子,专心的用着方法,让这些烦恼自生自灭而过渡。

较深细的如种种境界,好的不好的,都一一的看清。不好的不理会,好的也放下,只是耐心的守着方法,一一的过渡。

修禅并不在于境界的多或好,那都是定境,是要过渡的。耐心而不受其影响,才能在放下后过渡,到更深的功夫去。

修禅者能有如此条件,必当有成。其他一般人认为修禅应有的特殊条件,反而是次要的,甚至因以为自己有些特殊条件,生我慢心,反成障碍。

平常人亦可修禅,或说所有的人都可以修禅,只要他肯用心,有耐心、有恒心的老老实实的用功,功夫在恒常用心的应用中,必能渐渐深入其心,稳稳安住。若不肯如此用功,再好的老师,再妙的方法,再高的「天赋」,都是虚幻不实的、无常无我的。

修禅所应有的条件如此平常、平实,反而使很多人等闲视之,错过修禅良机,却去追求虚幻的特殊,太是可惜了。

禅的修证
佛法的开悟在证得无我、无自性,而对无我、无自性的理,先当从闻思文义法中去建立,对此真谛有思惟上的理解,观念上的确立,而不移信念,才能依此而修慧。在止的功夫上修慧,才是观,依此观才得现证慧。...
禅的兩意
能观之心空,所观之境也空,空即是空。则能所相泯,一切皆空,不只无相,亦无自性、无心。能所相泯则一切空,证空则泯一切相与性,破除我见,断自性见,不再有分别,不再执着,彻底放下,一切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