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提

摩提

釋繼程法師

俗名周明添,父周萬發,母陳梅花。

1955 年出生於太平,1973 年高中畢業於太平華聯國中。於當年開始接觸佛教,並皈依學佛。畢業後任教於古樓育才小學數年,期間服務於太平佛青團、太平佛教會及馬佛青總會霹靂州聯委會。
 

出家歷程

1978 年因緣成熟,依止三慧講堂竺摩法師出家,法名繼程,號文錦,同年赴台灣受具足戒,三師和尚為印順導師、演培法師與真華法師。並於中國佛教研究部進修佛學,畢業後任教於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

留台期間,曾親近當代大德,如印順導師、星雲法師、懺雲法師、聖嚴法師、藍吉富老師與陳慧劍老師等等。於聖嚴法師門下打禪七時,體驗佛法,並獲聖嚴法師允許教導靜坐。

法師返馬後,活躍於大馬佛教界,並曾閉關一千日進修。出關後,更積極推動佛教弘法、教育工作及禪修課程。於 1986 年赴台親受聖嚴法師傳授臨濟宗法脈,賜法名傳顯見密,允許主持禪修密集課程。
 

歷任

法師曾擔任馬佛青總會霹靂州聯委會主席、副會長及總會長,馬佛學院教席、訓導主任及副院長,馬佛教僧伽會副主席等等職位。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卸下這些職務,受聘為馬佛青總會宗教顧問、宗教導師,以及多個佛教組織之宗教顧問、宗教導師,現為馬佛青居鑾普照寺住持、馬佛青佛教文摘社社長。
 

弘法事業

法師在推動佛教事業上,除了參與高級佛學研修班及多項佛青生活營、領袖訓練營、寫作人工作營、精進佛七等之外,並巡迴全馬各地弘法,及在大專院校佛學會中主持講座,還創辦了全國大專佛青生活營、大專佛學研修班、佛教教師生活營、佛教教師研修班、靜七、精進靜七、加行靜七、大專靜七、禪淨共修、默照禪十、話頭禪十、禪七、禪十、禪十四、禪廿一等課程,這些創辦的課程目前仍然每年在進行,除了禪淨共修與禪七以上密集課程仍然親自主持外,其他課程多由學生接班負責。
 

著作

法師自學佛出家後,因受益於佛法,為與大眾分享學佛心得,故熱心於文字耕耘之工作,從事佛教文學創作,至今出版的著作,包括了散文、論文、講記等,如《如夢集》、《纏》、《出家情》、《船到橋頭》、《只是我聞》、《一代人天師範》、《人生佛教概論》、《小止觀講記》、《六妙門講記》、《心經的智慧》、《春在枝頭》等等約五十種。是我國創作最豐的佛教文學作家,也是馬華文壇創作豐富的作家之一。法師常用的筆名有摩提、塵僧、茶僧、閒僧等等。
 

佛曲創作

法師在本地佛曲創作的工作上,也多有表現。從在家學佛時創作「前進吧佛教青年」之歌詞及出家後創作的「無盡燈」、「慧燈普照」、「禪燈」、「含淚的感恩」、「感恩」及「佛青之歌」等歌詞約近百首,並與周金亮、張蔚乾等人合作,出版多張佛曲專輯,廣為頌唱。
 

文藝活動

法師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亦加入茶文化推動工作,以茶僧身份在弘揚佛法及茶藝的講座時,努力將茶文化與禪修結會融會。在許多作品中也談及於此,帶動佛教界參與茶文化推動工作,以及茶藝結合佛法的充實內涵之風氣,並於 2002 年吉隆坡舉行的第七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中代表我國茶藝界提出了《茶禪之旅》的論文。

近年來法師亦曾多次舉辦書法義展,將書法作品展現於大眾,並將義款捐於馬佛青總會及般若岩止觀堂,亦常捐出書法作品予國內外佛教道場、華團文化組織與教育機構。

2018 年於中國南京牛道山舉行「青竹妙諦」書畫展,成為首位受邀進駐佛頂宮之佛教藝術家。
 

卸任之後

1999 年開始,法師藉放下所有職務之方便,應邀赴美弘法,數年來已在美國多個地區的華人社區的佛學組織主持佛學講座及禪修課程,受到歡迎及肯定,並赴波蘭、美國及台灣等地主持禪七、禪廿八等密集禪修課程。

2002 年年初馬佛學院院長竺摩法師圓寂,法師於同年 3 月受聘回馬佛學院擔任院長一職。2007 年受選為馬佛總會副會長。

2018 年受中國湖北省五祖寺禮聘為首座和尚。2022 年 4 月 8 日,榮獲法鼓文理學院頒授名譽宗教學博士學位,以肯定其對當代漢傳佛教的貢獻。

四、出家的動機

我雖不是一個極壞的人,但我卻不受時下壞風氣的影響而有著正確的人生觀,過著正常的生活,這都是佛法的薰陶,如果沒有佛法,我是否會走上歧途,也還是一個問題。

談死

內心一旦放下這些在感覺上頗真實的世間及身體,就會發覺到內心裡的不少擔子、染著、煩惱也就減輕了,不會再因怕死而將失去什麼而恐慌、失落,此時面對死,將會坦然些,若再體會一切有生必有滅的真相,世間、身心,也莫不如此。

清理

記得我初期學佛時,這位錫蘭法師駐錫佛教會時,經常都會在晚上,尤其是周日,領眾在菩提樹下誦經供佛及樹神,並會開示法要,法師的念誦很動聽,開示的法義精簡而實用,我常沉浸在誦經聲中,也從開示中獲得法益。

茶道

要說到「精」於此道,我就得否認了。畢竟一門學問或藝術,要能達到「精」,是何等不易的事,那可要具備好多條件,才能達到的境界,而這許多條件中,我有不少是缺之的。

供養

弘法者所得的,有時候來得更深入,因為弘法時往往貫通了許多道理,受用無窮,且能將本身所得的受用與所懂的佛法,與大眾分享,那才是弘法者最大的歡喜。因此我在弘法時往往可以頗深地投入其中,頗有沉浸法海之喜悅。

顯示 9 - 13 / 13 (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