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漸漸的往下沉,較粗的念頭閃過便消失了,較細的念頭仍然在浮游著,似見而不清晰、且不形成干擾。
念頭剎那生滅,前念滅而後念生,間中似有似無關連,卻生滅連著生滅,若去貫串,便可連成一串有連續的念頭而能產生認識或概念、感受等作用。若不連串,則念念生滅,念念自有其生滅因緣。
若不刻意引動此念頭的方向或組織,念頭亦有其轉動生滅的方向或組織,此即前念推向後念,而有機的形成。若刻意去動其念,有時可依意願而轉,有時則其他念的力量重於所欲念的方向,不能如意欲去想。
能觀的心若漸漸沉下、穩定、專一,只提起此觀照之心,隨著念頭自然的生滅及方向,清楚照見,明明白白,而能觀之心如如不動,便能更深的沉入,而不同深度的微細念頭,也逃不過照見之觀心。妄念與善念皆是念,皆為生滅之相,皆有其各各因緣而生滅,故皆為虛幻。
不執染於善念,亦不排拒妄念,只是任其生滅,卻不隨之而轉,也不隨之而動,因緣具而生,因緣散而滅,其生與滅皆非本性,而是現象。現象生滅之可能,即依本性有,本性即為不生不滅之空性。
見此生滅之現象為因緣而有,知生滅之本性為空,故不執著生滅之相,而本性之空寂亦無執著之處,故離一切相亦不執有空性。見妄念而如此,見善念亦如此;既見所觀之念如此,能觀之心又有何存在之實。
所觀之念固為緣生緣滅,能見之心亦為緣生緣滅之作用,其本性亦為空。所觀之念空,能觀之心亦空,能觀所觀原非二者,非相對之二用。
明見於此心,能觀所觀皆空,無有自性。一切分別、相對之相泯滅,諸法實相朗朗照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於是安住法性、隨著因緣,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