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己在台湾读书的时间不长,学的东西也不够广、不够深,但因为马来西亚缺乏僧材,即使自己的能力还不是很强,也得承担一些责任。

同样的在禪修上,自己的体验是不深的,经验也不足,但因情势的需要,回马时,也就得做一些工作。

当初回马时,还觉得可以做一些事。在教学上、在禪法上,因此一回马就热心地想做很多事,包括了佛学院及生活营,还有佛学班的讲课,並在这些课程里加入了禪修的教学。

这是以往在马来西亚佛教界少有的,尤其是华文源流的佛教。

当时在生活营、佛学班,以及佛学院的讲课中,自己都安排的教禪的课程,使这些课程增加了实修的部分。当时真的是一股热忱,当然也得到相应的回应,很多学生都对此有兴趣,也很热心的学习。

自己也在教学上用心,把师父教导的系统,有次第的介绍,发觉也能够让学生相当完整的学会方法,而能用功。每堂课的教学与实习,都用心的带。学生也包括了不同年龄层,包括一些年长的佛友,也有兴趣学习,我的父亲也成为学生之一。

教学当然是快乐的,因为可以与人分享,禪修法门的教学,分享的还有体验与受用,当然是更好的,但如果本身的体验与受用不够深,能分享的就有限了。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快地就发觉自己的不足,不只在禪修方面,佛理的研究也是如此。

因为读书的时间短,禪修的课程也不多,因此可以说是:出道早。这些不足的条件使得自己必须考虑,如何深入,使自己的教学能提升。